央视网消息: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与新能源发展紧密相关的储能技术和产业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各省市加快推进储能项目的落地,有超过20个省份明确了配套储能设备的配储比例。
在浙江长兴,总投资67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围绕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新能源原材料,规划建设全球领先的储能系统。“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力争实现200万千瓦左右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发展目标。
在山东济南,我国首座百兆瓦级分散控制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它每次充电可充21.2万度电,能够满足1000户家庭一个月的使用电量。
湖南省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力争到2023年建成电化学储能电站150万千瓦时以上。
宁夏提出,新能源项目储能配置比例不低于10%、连续储能时长要达到2小时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新闻链接:什么是储能系统?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风电、光伏行业发电不稳定、间歇性的问题,需要储能设备的调峰、调频能力来解决,那什么是储能?
储能指的是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
当前储能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储能,一类是化学储能。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蓄冷蓄热和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纳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等等,新型储能项目是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项目。
储能系统相当于“蓄水池”,不仅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力系统不稳定问题,还能有效地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电能利用和供需平衡。
(央视网)